吉林省白山市委網信辦:借力網絡媒體 引領普法新風

  • A+

【摘要】白山市委網信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迎接服務保障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一主線,深入推進“八五”普法規劃和決議的貫徹落實,以新媒體矩陣為抓手,充分挖掘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不斷活化工作思路,提高普法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營造安全和諧的網絡環境。

微信截圖_20230806214759

一、主要做法

(一)高站位謀劃,強化政治引領。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把普法融入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大局,正面宣傳做大做強、普法宣傳有力有效,穩人心、聚人心、暖人心,確保新媒體宣傳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白山市委網信辦統籌打造了以“白山發布”系列新媒體平臺為主陣地,“白山政法”微信公眾號、“白山市長安網”為主力軍,輻射至各級各類新媒體公眾賬號的“網上普法宣傳矩陣”,對重大活動、熱點事件、立法動態和典型案例及時跟蹤報道,對全國和省、市法治建設工作重大部署和重要成果全方位宣傳展示,推動網絡普法工作走深走實。

(二)高起點部署,堅持權威發聲。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對社會上各種熱點問題、難點問題、涉法案件事件、涉法觀點等,進行準確解讀、及時解讀,形成正面和專業的輿論勢頭。突出重點內容和重點對象,在“白山政法”微信公眾號中開設“政法矩陣”專欄,將“市長安網”“白山法院”“白山檢察”“白山公安”等權威網站收納其中,著重服務基層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實際。截至目前,“網上普法宣傳矩陣”發布各類法治活動動態信息500余條。

(三)高質量融合,豐富普法內容。在加大日常網絡普法宣傳力度的基礎上,巧用時間節點,加大普法力度。以民法典主題宣傳月、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網絡安全宣傳周、全國法制宣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策劃系列線上普法活動,集中推出一批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新媒體產品,探索出“融媒+法治”的宣傳教育模式。普法宣傳月期間,通過抖音號、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發布網絡普法相關稿件100余條,瀏覽總量數十萬人次。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中,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跟蹤報道全市公安系統“百日行動”啟動儀式及執法人員整治違法違規行為過程,吸引了大量網民圍觀,最高觀看人數3000余人。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期間,在“網信白山”微信公眾號中開展“答題贏紅包活動”,參與答題網民4萬余人(次)。

(四)高效率落實,拓展宣傳陣地。充分運用白山市“e網雙責”工作機制,發揮基層網格長走千家萬戶、知社情民意的工作優勢,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聯通、部門間溝通的網絡普法新格局。將親民又易懂的動漫、微視頻、H5等形式的普法新媒體產品,通過全市1157名基層網格信息員即時轉發到2926個居民群中,打通網絡普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各新媒體公眾賬號推送普法類信息2萬余條,閱讀量達1260萬余次。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平臺刊發《網絡安全法》有關圖文、短視頻、網絡安全小課堂等信息70余條,總瀏覽量近12萬人次,其中12條與未成年有關視頻,在家長群、班級群中廣泛轉發。

二、成效特色

(一)依托特色平臺,營造普法氛圍。白山市委網信辦堅持“普及法律知識、傳播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營造法治氛圍、共建和諧社會”的宗旨,在網絡普法宣傳的同時,注重新媒體普法品質的提升,以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與受眾形成雙向即時互動,加大了網絡普法群眾參與力度,確保普法工作取得實效。

(二)結合重要節點,開展精準普法。通過“線上+線下”“視頻授課+案例學習”相結合形式,因才施策深入推進法治人才培育,在鞏固傳統法治宣傳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把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普法重點,從群眾日常生活入手,不斷豐富普法內容、創新普法形式、拓寬普法渠道,讓網絡普法接地氣。

(三)創新宣傳方式,增強普法實效。不斷提高網絡普法平臺的時尚性、趣味性,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全社會形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提升市民的法律素質。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構建立體化網絡法治宣傳體系,增強網絡法治宣傳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習近平法治思想貢獻白山網信力量。

(四)加強部門聯動,強化普法力度。近年來,白山市網絡普法工作協調機制不斷健全,網絡普法工作大格局基本形成,探索了常態化聯動普法工作路徑,網絡普法影響力明顯提高,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法治素養和法治意識不斷提升,網絡平臺主體責任和行業自律有效落實。

三、推廣價值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新媒體平臺以其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檢索便捷、覆蓋面廣等優勢,全方位改變著人們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成為極重要的普法宣傳渠道。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必須綜合施策、全面發力。

(一)創新方式,不斷提高網絡普法互動性。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的優勢,形成生動鮮活和喜聞樂見的差異化個性化產品,實現受眾在新媒體平臺“投其所好”“各取所需”式的交流交匯,營造濃厚的法治輿論氛圍。

(二)對接需求,不斷提高網絡普法精準性。注重資源整合,將群眾高度關注的事與近期工作實際相結合,及時更新、充實內容,不斷提高網絡普法的吸引力。

(三)多措并舉,不斷提高網絡普法覆蓋面。堅持移動優先原則,打通各類平臺,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普法宣傳,真正做到群眾在哪里、普法宣傳就延伸到哪里,確保群眾參與面與工作覆蓋面雙提升。

(四)壓實責任,不斷提高網絡普法實效性。充分運用新媒體渠道特點,打造多維度網絡普法新格局,采用人民群眾樂意看、聽得懂、記得住的表現形式,增強宣傳效果。

來源:中國網信網

weinxin
我的微信
關注我了解更多內容

發表評論

目前評論:0